广东理工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扎根粤港澳大湾区腹地——肇庆市,秉持应用型办学定位,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肇始于1995年创建的肇庆科技培训学校,历经肇庆科技学校(2001年)、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升格为全日制普通高校)等重要发展阶段。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广东理工学院。先后建成高要校区(2007年启用)、鼎湖校区(2017年启用)。2018年5月,获批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目标定位:立足区域发展需求,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发展目标,定位为地方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基础扎实、实践突出、勇于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重点为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及肇庆市提供人才、科技、智力等全方位支持与智力服务。
学校拥有两个校区,高要校区和鼎湖校区,总占地面积1445亩,建筑总面积达70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为3万余人。学校设有9个二级学院,包括经济管理学院、建设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会计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和艺术学院,此外还有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和通识教育中心。在学科专业方面,学校开设了37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和教育学六个学科门类,其中工科专业19个,占专业总数的55.88%,形成了以工学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规范办学和内涵发展为发展主线,坚持“师生为本、质量为基、应用为要、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核心目标是: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地方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服务,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不断提升,拥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消费心理学、中级财务会计、自动控制原理、大学生学业发展与职业生涯规划、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证券投资分析、机械设计、软件工程及应用;省级重点学科(2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肇庆市重点学科(1个):机械电子工程;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肇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肇庆市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博士工作站1个;肇庆市重点实验室(1个):肇庆市先进制造与装备重点实验室;肇庆市研究院(1个,与广东鸿图股份有限公司、肇庆市技师学院共建)肇庆市金属新材料产业研究院。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大数据应用、现代服务等领域形成显著特色。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755人,研究生学历占比96%以上。11人次获省级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等称号。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及管理会计课程群思政示范团队被认定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
学校教学设施先进完备,图书馆藏书415万册,其中纸质藏书240万册、电子图书150万册、电子期刊45.5万册、电子学位论文684.44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超过2.1亿元。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机器视觉与智能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知名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659个。




学校配有标准足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滑板场、棒球场(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场地)、标准田径场等室外运动场地,配有篮球馆(广东省大学生篮球比赛场馆)、羽毛球馆、游泳馆、健身中心等室内运动场馆。游泳、跆拳、羽毛球、跳绳是我校的强项,多次获得全国冠军。



学生公寓配备独立卫生间、淋浴间、空调、热水系统,直饮水机等,环境舒适。校内电瓶巴士、共享电瓶单车,便利日常出行。校园网络实现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的高速全覆盖。


现有80多个各具特色的活力社团,如工业机器人协会、航模协会、创客联盟、动漫社、南风汉服社、春风文学社、街舞协会、吉他协会等,助力学生施展才华、结交挚友、收获自信与成长。
学校强调“以生为本,发展个性”,与企业共建微专业21个,其中“鸿蒙全栈开发”“工业软件应用”“无人机拍摄与新媒体制作”三个微专业获评教育部微专业优秀案例。学校秉承“应用导向、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理念,大力推进产教融合,与科大讯飞、华为讯方、新道用友等多家知名企业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华为ICT产业学院、数智会计产业学院等6大产业学院,构建了“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创新”三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国家级众创空间,年均孵化学生创业项目近400个。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企业竞争模拟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球校院人工智能算法精英大赛等竞赛中屡获佳绩,如2025年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校团队获得主体赛省级特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6项、省级三等奖9项,专项赛获得省级二等奖1项,省级三等奖6项;2025年全国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全国总决赛中,学校团队获全国一等奖两项。连续多年荣膺“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优秀基地”称号,在全国第十五届数智化人才培养暨产教融合发展大会上荣获“校企合作金成果奖”,并成为“中国产教融合百强院校”。毕业生以“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受到社会欢迎,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较高水平,2024年高达96.46%。
学校办学成效突出,多次获得国家、省级的表彰和荣誉,其中国家级荣誉主要有: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全国红十字模范单位、中国产教融合百强院校。省级荣誉主要有:广东省众创空间试点单位、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广东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广东省实施征兵“精准育苗”试点高校、广东省绿色学校、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基地、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广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面向未来,学校将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机遇,以提升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为核心,积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目标稳步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