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大学(Great Bay University)是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东莞市政府投入保障为主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于2025年6月11日经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学校由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田刚担任首任校长,定位为”国际水准、开放包容、湾区特色的新型研究型大学。

作为贯彻《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战略举措,大湾区大学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辐射全球,以理工为主、精理强工,致力于成为引领未来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的创新策源地。

二、校区建设

大湾区大学采用”一校两区”发展模式,总占地面积2350亩,总投资超100亿元:

松山湖校区重点建设与大科学装置融合的学科领域,已与中山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培养硕士、博士100余人;滨海湾校区将打造”教学-科研-产业”一体化创新生态系统。

三、学科专业设置

大湾区大学聚焦六大前沿领域开展人才培养:

  1. 物质科学依托松山湖大科学装置开展研究
  2. 先进工程聚焦高端制造业和智能制造
  3. 生命科学推动生物技术和健康科学发展
  4. 信息科学技术助力数字经济建设
  5. 理学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
  6. 金融管理服务大湾区科技创新和金融需求

2025年首批本科专业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物理学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工业工程

学校构建了覆盖本科、硕士、博士的贯通式培养体系,预计2030年达到在校生10000人规模。

四、师资力量

大湾区大学汇聚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

  • 田刚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数学家
  • 段金桥理学院院长,概率论与随机过程专家
  • 李卫平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访问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
  • 王煜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机器人领域专家

学校已组建物质科学学院、理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先进工程学院等教学科研机构,教师队伍中包括多位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和国际知名学者。

五、合作交流

大湾区大学积极推进与港澳高校的深度合作:

  1. 香港中文大学共建”先进材料与绿色能源研究院”
  2. 参与”香江学者计划”和”澳门青年学者计划”,每年选派优秀博士后赴港澳高校开展研究
  3. 与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等建立学术交流机制

学校创新探索”大学+大科学装置+龙头科技企业”的发展模式,深度整合区域内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国散裂中子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及华为、大疆等龙头企业资源。

六、2025年招生信息

大湾区大学2025年将首次面向全国招收本科生,预计招生分数线:

  • 广东省物理类580-600分(特控线上20分左右),历史类560-580分
  • 其他省份在当地特控线上15-30分

学校首批五个本科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尚未正式公布,但根据校区建设规模推测,2025年本科招生规模可能在500-1000人之间。

七、校园设施

大湾区大学松山湖校区已建成以下主要设施:

  • 图书馆现代化智慧图书馆,藏书量正在快速扩充
  • 学生宿舍标准四人间,配备独立卫浴和空调
  • 实验室多个高标准科研实验室
  • 体育设施室内体育馆、标准田径场等
  • 学生活动中心提供各类社团活动空间

滨海湾校区一期工程将建设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等18.5万平方米建筑,预计2026年投入使用。

八、办学特色与愿景

大湾区大学的核心特色在于:

  • 科教产融合深度对接大湾区产业需求
  • 国际化办学全球招聘师资,全英文专业课程
  • 创新培养模式跨学科、项目制学习
  • 湾区服务导向为大湾区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学校计划到2035年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标杆。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